标题: 米氏粒子核融合炉问题
RAG-79



UID 14554
积分 1364
帖子 1090
气力 102
河蟹 11
阅读权限 40
发表于 2009-5-17 19:41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米氏粒子核融合炉问题

原理是从外界环境中“提炼”M粒子麽?麻烦详细介绍下

顶部
FA怪叔叔 (重装甲禽兽)

江湖交配不交心,交心交得几路行? . ...


  海外军团-澳大利亚   ♂自曝章  
UID 8626
积分 5756
帖子 9694
气力 102
河蟹 286
阅读权限 60
发表于 2009-5-17 19:58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QQ
根据AEM的说法,这东西产自核聚变。另外,可以拿来当注脚的是,日后的M-DRIVER系统与光之翼的出现可以证明核聚变,至少是M炉的核聚变,产生此物的效率并不低

顶部
STARinMSL



UID 566
积分 1693
帖子 151
气力 102
河蟹 10
阅读权限 40
发表于 2009-5-17 20:17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记得是米博士研究可控核聚变时发现的米粒
然后米粒又可以反过来帮助进行 低温可控核聚变  

搭车问
米氏核融炉在填充核燃料的同时也要填充米粒吧?不然怎么启动
还有在聚变时产生的米粒除去需要使用的,多出来的是储存起来还是排放掉?
另作战时散布米粒的发生器是个什么东西?

顶部
cxasuka

累不爱,不再参与任何讨论 ...


UID 3861
积分 2268
帖子 1488
气力 102
河蟹 13
阅读权限 40
发表于 2009-5-17 23:09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填充核燃料和填充M有什么关系。。。?汽车加油时也要同时安装电瓶和火花塞?

没看到过设定,即便能存起来也是有CAP的容量上限,推想过去的话超量的自然就。。。。

发生器原理就是m炉,但是要做到大范围干扰性散布,整个散布器的功率及各种设备的体积不小,一般是战舰才搭载。

MS-05HS プロトザクミノフスキー粒子散布ユニット装備型

顶部
xiadiyu



UID 14283
积分 501
帖子 112
气力 101
河蟹 -6
阅读权限 30
发表于 2009-5-18 09:12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V2和RX105配备的米粒引擎是否能自动“提炼”米粒···

顶部
Ulyanovsk (不定期更新中)

不定时上浮


  AE中级工程师   初级精灵球   ♂自曝章  
UID 4401
积分 8194
帖子 12581
气力 102
河蟹 151
阅读权限 60
发表于 2009-5-18 10:37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添加 Ulyanovsk 为MSN好友 通过MSN和 Ulyanovsk 交谈
回复 #5 xiadiyu 的帖子

米诺夫斯基推进装置/光之翼 Minovsky Drive
米诺夫斯基技术的最新种类、在UC 0152年11月开始研发、而在0153年初完成研发。唯一有装备这种装置的V2 Gundam则在4月投入战场。虽然研发速度非常快、但其实是因为之前在UC 0133年时的战舰Mother Vanguard就已经装备有类似的推进器、所以这只是小型化成功。

这个装置放出大量的米诺夫斯基粒子来取得推进的反作用力。主要是先放出一个大范围的光束薄膜(像光束盾一样)然后那个力场里面放出大量的米氏粒子以那个力场的能量向后喷射。虽然因为米诺夫斯基粒子静止是有近乎零的质量、而使得这个装置好像违反物理原则(牛顿第二定律)、但是实际上这个装置的原理和光子推进装置非常相似。

米诺夫斯基推进装置是在宇宙世纪里面最强力的推进器、可以令V2 Gundam达到20G (196.2 m/s2)的加速度、及使机体达到光速的80%。米诺夫斯基核融炉产生的米氏粒子使得此系统能够自给自足。就计算、V2 Gundam的发电炉可以维持这种推进约14天。(因为以20G的加速度需要14天才能达到光速的80%)

而米诺夫斯基推进装置的外观有两道巨大的等离子喷流在机体后面、常被称为光之翼、长度各达1公里。因为推进装置和光束盾一样、因此光之翼有着和光束剑一样的破坏能力 (但大了100倍)只是并没有完全被I-Field所拘束。所以任何碰触到光之翼的东西都会被破坏、而且亦难以用一般的光束盾和光束剑来防御、因为光之翼并没有被一个固定的I-Field所拘束、而是一直喷射出来的喷流、所以挡下小部分的等离子并不能防止其他喷流伤害到机体。




也就V2有使用,105的算是比較成熟的半自主型吧

顶部
cxasuka

累不爱,不再参与任何讨论 ...


UID 3861
积分 2268
帖子 1488
气力 102
河蟹 13
阅读权限 40
发表于 2009-5-18 11:56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M DRIVE(V2和海盗,非GAIA GEAR版)和M CRAFT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东西。。。

105的M CRAFT和M BARRIER已经是成熟技术了

光之翼受IF干涉,并且展开前第一步是由电脑计算出展开形状,以此保护机体自身不受光之翼破坏。。。

[ 本帖最后由 cxasuka 于 2009-5-18 12:12 编辑 ]

顶部
malganis




UID 7429
积分 1989
帖子 1079
气力 102
河蟹 10
阅读权限 40
发表于 2009-5-21 22:15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大概他说的是M炉启动的时候是否需要外界填充M粒子产生IF

顶部
cxasuka

累不爱,不再参与任何讨论 ...


UID 3861
积分 2268
帖子 1488
气力 102
河蟹 13
阅读权限 40
发表于 2009-5-22 00:00  资料  短消息  加为好友 
这个可能要从最初的M获得的途径说起。。。

首先是架空设定的那个反应式告诉我们M是从那个核融和反应中产生的。

其次,从事典和其他众多官方设定资料的单项记述和年表记述结合来看:

米诺夫斯基博士40年就已经完成了M粒子假定理论研究。
米诺夫斯基和伊由内斯克虽然一开始造的炉子就叫“米诺夫斯基・伊由内斯克型热核反应炉“,但是建造的基础是假定M存在的前提建造的,并且在65年才在炉内检测出特殊电磁波效果,69年才证明M粒子的存在。

所以个人的看法是:

最初的那个实验炉并不是使用M粒子来点火的(因为还不能证明其存在性,并且第一次确定其存在性的事件是电磁波干扰作用,如果这时用M点火,则证明其存在性的实验应该是炉子点火成功,这和设定不符),就基本而言应该还是大型传统的反应炉,只是针对M粒子的假定研究进行了设备的增加,是其成为和传统炉不完全相同的“米诺夫斯基・伊由内斯克型热核反应炉”。之后证明出M粒子的存在后。然后才能将其和之前的假定理论的其他部分相结合,造出利用M粒子点火的“米诺夫斯基・伊由内斯克型热核反应炉“。

所以最初作为现在一般性讨论所指的“米诺夫斯基・伊由内斯克型热核反应炉”的M粒子底火还是来自传统核融炉相同反应的产物。

至于之后的类似MS那样不是一直保持开机状态的炉子在启动前要保存M粒子底火的方式可能有两种:
1:根据一开始的理论就已经具备的内容,也就是利用电和磁制造的CAP之类的东西。至于能级和M粒子状态和当作武器用的E-CAP是不同的,区分清楚后其实并不矛盾。
2:从相对长期保持开机状态的其他设备的炉子上获取,战舰,基地设施,其他什么的。

顶部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24-4-27 14:30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5.5.0  © 2001-2007 Comsenz Inc.
清除 Cookies - 联系我们 - Mobile Suit League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