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前在MSL注册的号好像是用不了吧~好像MSL模型区也重建了,目前就四到五版的贴子.真的好久没来了,不过还是很亲切.
[1/72 AFV]Kpfw.IV Ausf F1 of 13 Pz.Div & Kpfw.IV Ausf F2 of "GD"
见证帝国兴衰的老马:IV号坦克F1型&F2型
纵观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陆军参战各型号坦克,IV号坦克的发展可以算是很举足轻重,在战争爆发初期,由于轴心国军队缺乏真重意义上的重型坦克用来威慑西方盟国的装甲力量,所以当时底盘产量并不高的IV号坦克便首当其冲的成为了各德国装甲师对抗敌人重型装甲单位的选择(当时各装甲师主力由III号坦克担当),同时,更多更繁重的掩护己方步兵高速推进的任务也基本交由IV号坦克来完成。可以说“闪电战”的功劳薄上绝对少不了IV号坦克的这一笔。而在整个IV号坦克的发展过程中,F1型向F2型过渡发展又是起着最为关键作用的,应该说对整个德军坦克在火炮等性能上的优化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从1941年4月到1942年3月,Krupp-Gruson和Nibelungenwerke、Vomag工厂共生产了487辆F1型,这是最后一型基于短底盘和装备75毫米L/24主炮的IV号坦克。1942年3月,25辆F1型被改装为F2型。四号坦克从A型到F1型都得到统一的编号Sd.Kfz 161,它们装备的均是75毫米L/24主炮,42年3月,F2型投产,紧接着在5月G型便投产了。F2型和G型装备了长底盘和新型的75毫米KwK 40 L/43火炮(该炮可与苏军的T-34装备的76.2毫米炮媲美,后来G型的后期型又换装了威力更大的KwK 40 L/48火炮)。因为在北非战场上四号坦克F2型优于当时所有的美军和英军坦克,英国将F2型称为“特殊的IV号坦克”。F1型和F2型除了武器外其实都差不多。在41年到43年送往北非战线上的IV号坦克F2型还加装了过滤器(Tp)和改善了通风系统。IV号F2型于42年3月投产后便马上投入编制到了东线的不少德军装甲师和装甲掷弹兵师中服役,至此被不少德军坦克手称之为恶梦的苏军T-34/76和KV-1坦克便不再是绝对的威协了。
Pz.Kpfw.IV Ausf F1 of 13.Panzer Division in early "Babarosa".
Pz.Kpfw.IV Ausf F2 of Panzer-Grenadier Division"GorBdeutschland" in the Don bend,August,1942.
配色表:
F1型
制作根据:国防军第13装甲师师属重火力连所属车辆,41年“巴巴罗萨”行动早期。
车体主色:田宫XF63德国灰+仙盈F7皇家蓝(5%)+田宫XF2白(5%)吊白
履带主色:田宫XF16金属灰
阴影色:田宫XF19烟色
车体配件补品色:田宫XF2白,田宫XF7红,田宫XF10棕,田宫XF60暗黄,田宫X1油性哑黑
滤镜用料:马利铁锈红,马利铁黄,马利石褐,温莎牛顿象牙黑,田宫X11油性银
旧化用土:欧洲红土,黄土,灰土
F2型
制作根据:国防军“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大德意志”坦克团第6连2排5号车,42年8月东线南部战场。
车体主色:田宫XF60暗黄+田宫XF3柠檬黄,田宫XF61黑绿+田宫XF2白(10%)吊白,迷彩遮盖上色
履带主色:田宫XF16金属灰
阴影色:田宫F19烟色
车体配件补品色:田宫XF2白,田宫XF7红,田宫XF10棕,田宫XF63德国灰,田宫XF60暗黄,田宫X1油性哑黑
滤镜用料:马利铁锈红,马利铁黄,马利石褐,温莎牛顿象牙黑,田宫X11油性银
旧化用土:欧洲红土,黄土,灰土
制作前的素体照,自刻废旧蚀刻片和一些小金属件修改追加了一些小地方,长谷川的版子有些先天不足,但型上基本还基本能行的.
资料附录:
“天下第一师"——“大德意志”师简史:
这支被誉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国防军中最强的作战师其前身是首都卫戍团,曾负责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安保工作。39年4月12日,希特勒亲自下令将柏林卫戍团改名为“大德意志”步兵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编,其成员的制服上绣有“GD” 字样的肩章(德文中“大德意志”的两个缩写字母)。它首次在战场上亮相是40年5月的西线,进攻英法联军,隶属于古德里安将军的第19装甲军,一路所向披靡,横扫法国,在敦克尔克以南粉碎了英国远征军和法军的顽抗。29日,攻陷贝格尼斯。然后挺进法国中南部,进驻里昂。后参加了进攻南斯拉夫的作战,攻打贝尔格莱德。41年参加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属于中央集团军群第2装甲集群的第24摩托化军编制内,与第3、第4装甲师等国防军的兄弟王牌并肩战斗,是整个入侵行动中德军在中央战线上一柄有力的斧刃,莫斯科攻防战中它是最靠近莫斯科的部队之一,在图拉和廖奥尔遭到重创并数次重组。42年4月,该师整编为摩托化步兵师。
“大德意志”师参加了42年东线的一系列重要战役,年底在莫斯科以西的阿哲维和卢特斯切斯萨村蒙受重大损失。43年初在贝尔科洛地区再遭重创,重组为装甲掷弹兵师。虽然名为装甲掷弹兵师,但其所辖内配置着一个整编的坦克团(第1营装备有黑豹D型坦克;第2营装备有IV号F2/G型坦克;第3营装备有虎I重型坦克),每个掷弹兵团配备sdkfz 251半履带装甲车营,而侦察营、工兵营全部装甲化,可以类比一个标准的德式装甲师,而在兵员总量上,“大德意志”师将近6万人的规模在国防军和武装党卫军各师中也是无人比肩的,已达到了军级规模,同时该师也是德国国防军中装备有虎I坦克唯一的两个单位之一,另一个是装甲教导师。随后该师在参加了夏季的库尔斯克会战以及紧接着的库图佐夫战役(即廖奥尔防御战)并在攻防中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43年9月,“大德意志”师随南线德军退过顿河,激战中被进一步削弱,该师调回法国休整。44年再次返回东线,在南部战线和罗马尼亚作战。7月底,转战到北部,在波兰和东普鲁士地区作战。12月,其装甲团第3营(即“大德意志”重坦克营)全部换装新配属的虎I后期型坦克。1945年5月上旬,随着第三帝国的最终崩塌,“大德意志”师被强大的苏军主力几乎消耗待尽,少量幸存士兵逃返西线向英军投降。(特别说明:从一个掷弹步兵师以及其承载的繁重作战任务的角度来考虑,该师5万人的伤亡中不存在不熟悉军事技能战法而造成伤亡额偏高的情况。)
“大德意志”师的发展历程可以说就是一部二战德国陆军由起步到强大,然后最终走向毁灭的写照。而它的官兵们在大战时期的表现,可以用其升编装甲掷弹兵师后的首任师长坦克战专家冯 曼陀菲尔将军(von Manteuffel)的一句话来概括:“我们的荣誉就是全心全意忠于我们的职责!”所以,“大德意志”师这个光荣的团队他们的师训和他们本身一样闻名于世——“GOTT-EHRE-VATERLAND”——“上帝-荣誉-祖国”。
[
本帖最后由 ~CHAR~ 于 2007-10-24 20:12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