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jnczcheng 于 2011-11-26 18:46 发表
日本那些小大小闹的战役其实并不能多大程度显示主帅的带兵能力,我想
原帖由
两仪统英 于 2011-11-27 00:43 发表
天正年间的仗都是万把人以上的,西欧的封建领主战争也这规模。
除掉能够进行广泛动员的古代帝国和近代国民国家的战争,中世封建诸侯之间的内战哪有规模很大的。 ...
原帖由
cc002266 于 2011-11-27 20:26 发表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
(建安)四年春二月......是時袁紹既並公孫瓚,兼四州之地,眾十餘萬,將進軍攻許,諸將以為不可敵......
(五年)二月,紹遣郭圖、淳于瓊、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于白馬,紹引兵至黎陽,將渡河......八月,紹連營稍前,依沙塠為屯,東西數十里。公(曹操)亦分營與相當,合戰不利。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
不满万和伤者十之二三是“合战不利”的结果,而不是投入的兵力。
不過裴松之於此有註謂曹兵應不致少至如此,否則紹必以十倍之兵力合圍之,何必與操相持?不過曹兵應居於相當劣勢方是。
又蜀紀先主傳註曰:
「江表傳曰:孫權遣魯肅吊劉表二子,並令與備相結......備謂關羽、張飛曰:『彼欲致我,我今自結託於東而不往,非同盟之意也。』乃乘單舸往見瑜,問曰:『今拒曹公,深為得計。戰卒有幾?』瑜曰:『三萬人。』備曰:『恨少。 』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觀瑜破之。』」
又吳紀吳主傳曰:
十三年春......備進住夏口,使諸葛亮詣權,權遣同瑜、程普等行。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惟瑜、肅執拒之儀,意與權同。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近,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
东吴军队在赤壁相对曹军兵力本身就少, 这数字并不能证明赤壁之战的规模小。
《資治通鑑》卷65又曰:
瑜復見權曰:「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萬,自足制之,願將軍勿慮!」
周瑜单方的言论是为了说明“可与曹军一战”,你不能完全认为这就是客观描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