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写的东西,疏漏不少,发上来与大家一起讨论。算是尝试做一个小的归类。
一、
MA的产生背景
(1)科学、政治及其他
(2)战况引发的需求
二、
MA的发展1:一年战争中的“物种大爆发”
(1)需求产生供給,差别产生收益:
MA的开发
(2)换汤又换药:
MA的角色转换
三、
MA的发展2:黑历史总是好历史:高达开发计划中,联邦
MA的最初尝试
四、
MA的发展3:格里普斯(Gryps)战争时期的第二次物种大爆发
(1)TMA-不是作战兵器,而是战术兵器
(2)为什么是TMS?
(3)与老家伙们是不同的,与老家伙!——TMS、TMA与传统MS、
MA的对比谈
(4)重装甲堡垒的逆袭:TMA的特例
五、三月樱花,骤开骤谢——
MA的落幕
六、
MA的技术
(1)不只是多了一双爪子而已——与常规兵器的比较
(2)不只是少了一双腿而已——与MS的比较
參考文獻
一、
MA的产生背景
(1)科学、政治及其他
UC世纪高达的科学理论基础是米诺夫斯基物理学。随着0045年(此处为宇宙世纪,下同)米诺夫斯基物理学会的成立,0070年3月实验证实米诺夫斯基粒子的存在,宇宙世纪物理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蔓延到军事上,就是兵器革命的必然发生。主要影响可参见下表【注1】:
新兵器的产生,对政治会产生推动作用。寻求独立,并积极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的原太空殖民地SIDE6——吉恩公国,敏锐意识到了新技术可以给自己带来的优势。积极推动各项技术的军事化应用。在这种背景下,吉恩新一代主战兵器在Zeonic公司的ZI-XA3和MIC公司的MIP-X1(见下图)【注2】之间展开。由于AMBAC机动带来燃料消耗方面的优势,以及机械臂带来的高任务弹性,使得ZI-XA3最终胜出,并在持续改进中装备了核反应炉,具备在米诺夫斯基粒子散布的条件下作战的能力,最终
发展为名震天下的独眼巨人——扎古系列。
MS的本体研发的同时,吉恩公国根据自身的资源限制,对主力舰的建造都倾向于以“支持MS的应用”为前提,姆塞级轻巡洋舰、格瓦金级战列舰都是这种思想的典型代表。至此,吉恩公国已经完成了战争准备。
然后,一年战争爆发。
(2)战况引发的需求
战争初期的胜利(尽管代价并不小)掩盖了种种问题,吉恩公国俨然已经要将联邦打败,签订和约。但雷比尔将军《吉恩已无可用之兵》的演说让联邦知道了吉恩的情况,从而坚定了战斗到底的决心。吉恩发现自己将不得不面对一个严重的问题——持久战。
对于资源贫乏,无力负担长期战消耗的吉恩来说,胶着的战况必须快速打破,否则先被拖垮的肯定是自己。但由于兵力不足,吉恩已无法进行大规模进攻战役,哪么急需要一种新兵器提供以一敌十的巨大效果,这种在战术上装备一种合适的大威力兵器,从而帮助自己实现战略上“打破僵持”目的的想法,是促使
MA产生的第一个原因【注1】。
另一方面,随着地球占领区的扩大,战斗环境多样化的问题越发突出,“样样通,样样松”的MS已经无法很好适应各种作战环境,虽然作为对策,有扎古沙漠型、Dom热带性等改修型MS出现,但始终未能有一种兵器可以为MS提供特定环境下有效的火力支援。如此,一种专用的“局地战志愿兵器”的研制也就有了现实必要性。这是
MA产生的第二个原因【注3】。
而
MA产生的第三个原因,也是最荒唐的原因,就是在战争后期,吉恩的败势越发明显,高层寄希望于依靠一两件大威力兵器扭转败局,甚至直捣联邦的大本营——南美贾布罗基地。于是也有大量
MA投入研发(这与二战纳粹德国颇有几分相似)。
二、
MA的发展1:一年战争中的“物种大爆发”
(1)需求产生供給,差别产生收益:
MA的开发
“扭转败局的决战兵器”的重任担当者,是已经被遗忘在角落里的MIP-X1,当年MIP公司推出用于与Zeonic公司竞争的产品(见前文介绍)。
与人形兵器相比,MIP公司的原型机在设计之初便搭载有Mega粒子炮,是火力支援的绝佳选择。同时,以大型火箭发动机为动力使其省去大量复杂的机械臂结构,具有良好的加速性,这为其提供了更强的战场机动性。最重要的是,
MA不像MS一般可以灵活换装武器,而是在最初就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这种“专门化”的结果就是各部件模块相互间很好配合,能充分发挥本部件的性能,从而在想定的作战环境中,发挥出远超过MS的战斗力——专业的,总是最好的。
于是,当初的缺点都成了适应现在战况的优点。受这些优点吸引,吉恩向MIP公司下达了研发委托书,并由军方科学家组成独立团队开发不同的
MA。最初吉恩公国对
MA的性能提出三点要求:1.对敌方密集火力网的突破能力;2.单机的强大火力(要求能与联邦宇宙军的麦哲伦级战列舰相当);3.由于是采用与MS类似的,与敌方进行近距离接触打击的攻击方式,要求具有较强的物理防御力。由此,在当初MIP公司的MIP-X1基础上,加上了最新的“米诺夫斯基粒子条件下的作战能力”等要求,形成了
MA的最初开发思路。【注4】
最早成功研制出的
MA,就是MIP公司采用AMBAC机动,180度回转时间1.3秒(同时期的RX-78-2高达的180度回转时间为1.5秒,使用磁气覆膜之后为1.1秒,考虑到
MA的巨大体形,这个数据是非常惊人的),搭载舰炮级别Mega粒子炮的MA-05 Bigro (见下图)。以该机为开端,MAX-03 Adzam 、MAN-03 Braw-Bro 、 MA-04X Zakrello 、 MAM-07 Grublo ……
MA(Mobile A.R.M.O.U.R , 即Mobile All Range Maneuverability Offence Utility Reinforcement , 全领域泛用支援兵器)【注1】作为一种兵器,给与之对阵的联邦军士兵带来了一段痛苦回忆。
MA-05 Bigro 設計稿
(2)换汤又换药:
MA的角色转换
在一年战争后期,由于吉恩掌握了能量CAP技术,MS用的光束兵器开始装备部队,支援火力不足的状况有了很大改善。这种状况下,专用的火力支援用
MA的存在意义便开始下降。于是,
MA向重火力、重装甲的据点压制兵器的方向
发展,典型代表是MA-08 Big-Zam 与Apsalus。同时,
MA还承担了更多的试验任务,例如用于Psycommu 系统试验的新人类(New Type,简称NT)专用机 MAN-03 Braw-Bro 、 MAN-08 Elmeth 。当然,NT专用机并非仅仅有
MA(MS-06Z Bishop 以及由其
发展而来的MSN-01 Psycommu System Zaku都是重要的NT试验用MS),但是
MA的体积带来的巨大内部空间使其更容易进行改装以及相关设备的安置,因此在NT试验方面,
MA更加受到青睐。
但是,这时已经是大战末期,一件件凝聚着当时科技最高水平的
MA,在经过短暂交战后便被击毁,没能实现“扭转败局”的重任。
纵观一年战争时期的
MA,经历了应战场状况而生,应战场状况而改变主攻方向,在短短半年内为机动兵器的
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高机动、高火力、高防御”的设计原则以及“一击脱离”的基本战术更是成为之后
MA的范本。
一年战争时期主要
MA见下图【注1】。
三、
MA的发展2:黑历史总是好历史:高达开发计划中,联邦
MA的最初尝试
一年战争中,对于吉恩
MA的一击脱离战术,联邦宇宙军始终没有找到很好的应对方法,而
MA强大的火力与防御给联邦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寻求最强”的简单想法,让联邦军在战后的高达开发计划中,加入了编号为RX-78Gp-03D的一台机体。于是,“幻之高达”一员的Gp-03便成为了联邦
MA的最初尝试(其实严格来说联邦第一台
MA应该是G-Dash,但G-Dash是应急改造产物,并不能反映联邦在
MA研发方面的客观想法)。
在此需要强调的是Gp-03D的设计目的。与吉恩不同,联邦有庞大的常规舰队,机动兵器在一年战争中也形成了GM与Ball配合的标准作战模式,因此联邦对大规模战争的处理是游刃有余的,并不需要
MA成为一种“决战兵器”。但联邦拥有广大的宇宙领地和四散的宇宙据点,在一年战争结束后混乱的局势下,这些“角落”并不太平。虽然大据点有驻留舰队,小据点有紧急事态也可以派舰队增援,但舰队的运用灵活性很低,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局势。由少量舰艇与MS组成的快速反应部队又不能保证对假想敌的压制(这两点在0083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因此,联邦需要
MA成为一种具有强大火力(紧急状况下仍能保证单机对敌方实行压制,这一点在Evolve中得到了体现),足够强的战术机动性(注意,这和战场机动性是不同的)的“救火员”角色。这也是为何Gp-03D拥有超强的火力却仍定位为“据点防御用
MA”的原因。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Gp-03D成为恐怖火力(对舰、对MS,近战、远攻,大范围破坏、小范围精确杀伤均十分齐全)、恐怖机动性(6台377500 kg推力发动机)、恐怖防御力(实体装甲与I-Field均有,在镜面守护战中甚至武装货柜被击中也没有引起全机殉爆)的“全能兵器”。
由于是第一次正式开发
MA,而委托方AE(Anahiem Electronics,阿纳海姆电子工程社)也没有直接设计
MA的经验,因此Gp-03的设计采用了最稳妥的方式:分离形态。控制核心由单体高达RX-78Gp-03S Stamen(意味“雄蕊”)担当,该机具备单机作战能力,必要时可单独出击(即使单机作战,其性能在同时期MS中仍是相当优秀的),同时兼做
MA被击毁后的逃生舱;武器货柜Orchis(意为“花瓣”)可以快速(相对以往的单机
MA来说)更换武器舱,从而保证极强的持续作战能力。两者合体成为RX-78Gp-03D完整
MA形态Dendrobium (意为石斛兰)。
事实证明,Gp-03的设计是成功的,完全符合联邦赋予其的定位。在于AMX-002 Neue•Ziel 的对抗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虽然殖民地最后仍然坠落地球,但这更多的是联邦高层的战略决策失误,让一件战术兵器承担战略决策失误的责任是不公平的。
从技术层面来说,Gp-03是巨大的成功,但是Dendrobium仍然没能摆脱始终困扰
MA的一个难题:成本。高昂的造价在战后缩减编制大裁军的浪潮下(至于Titans崛起,那是后来形势变化的产物),难有通过实际建造审核的希望。而高达开发计划本身的政治性更是使其命运被牢牢地钉在了黑历史中。虽然一些技术被运用到Titans之后的部分机体中(RX-126 TR-6 Inle的模块化组合设计,ORX-005 TR-5 Fiver的I-Field装置,RMS-154 Barzam的机体结构),但这“MS开发史上缺失的一环”仍是直到几十年后的0099年才被AE公布,为世人知晓(见下图,AE的相关报道)【注5】。
回顾0083年迪拉兹之乱,Gp-03D在技术上的成功坚定了联邦
发展MA的信心,为后来
MA的开发扫清了观念上的障碍。而其超越时代的性能,更使其成为历史传奇一般的佳话,受到机动兵器研究者的青睐。
而同时期的其他
MA,无论是设计于一年战争时期的MA-06 Val Varo还是Axis的AMX-002 Neue•Ziel,在技术上并无重大创新,使用思想也仍是一年战争中吉恩
MA的传统思路,只能算“中规中矩的
MA”,在此不再赘述。
MA-06 Val Varo只是一年戰爭時期
MA使用思路的延續
AMX-002 Neue•Ziel雖然代表著Axis的技術實力,但是在研發思路上,并沒有提供突破性的貢獻。
四、
MA的发展3:格里普斯(Gryps)战争时期的第二次物种大爆发
(1)TMA-不是作战兵器,而是战术兵器
以往限于技术不足,MS与
MA是界限分明的,各自为战的。那么MS的机动灵活与任务弹性,
MA的高速重装,两者是否可以结合在一起呢?随着技术进步,这种想法有了实现的可能。
0085年,联邦军工厂制造了NRX-004 Asshima ,该机可变形为飞碟状,机动性与耐弹性极佳,亦可变形为MS形态,具备比以往只有机械臂的
MA更强的近接战斗能力(見下圖)。同时期ORX-005 Gaplant 思路与此类似。两机作为最早一批可变形
MA(TMA,Transformable
MA),该机在实战中表现出了纸面数据无法反映的极高的灵活运用性(0086年,联邦军使用报告书中称,“TMA不仅仅只被评价为战斗兵器,而要说他是战术级兵器更为准确”)。
对TMA产生巨大兴趣的,是Titans的对立面——奥古(A.E.U.G ,Anti Earth Union Group,反地球联邦组织),该组织在意识到变形机体的价值后,委托AE开发TMS(Transformable MS)。
引起革命的NRX-004 Assima,圖示為變形過程
(2)为什么是TMS?
原本看到的是TMA,为何AEUG委托开发的却变成了TMS呢?
如前所述,
MA虽然名为“全领域”,但其对环境的考虑仍是比不上MS。而且由于不必拘泥于人形外形,
MA的内部可运用空间比MS要大很多,设计工作进展相对顺利,这是TMA的最大优势所在,也是TMA先于TMS出现的原因。
但是,与资金雄厚,既有MS作为基础兵力,又可以用TMA锦上添花的Titans相比,AEUG的预算并不充足。他们所倚靠的主力仍然是MS。但仅仅靠军舰以及特殊的“MS用大气圈突入设备”并不能满足AEUG对机动兵力的需求,因此他们急需一种拥有
MA一样战场机动力的MS,而TMS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换言之,Titans的TMA是“以
MA形态进行主要战斗,仅仅借鉴MS的近接战斗形态的
MA”,而AEUG要求TMS是“以MS形态进行主要战斗,仅仅借鉴
MA的战场机动力的MS”。由此,TMA与TMS作为从不同方向模糊MS与
MA界限的兵器而产生。并在Gryps战争中大放异彩。
(3)与老家伙们是不同的,与老家伙!——TMS、TMA与传统MS、
MA的对比谈
由于可变性机构本身的脆弱与复杂,以及TMA的机体尺寸限制(小于常规的
MA),TMA若与传统
MA对阵,并无很大优势。而若用开发TMS的技术、资金开发一台专门的非变形MS,其战斗力会比TMS强(这也是0090年代回归原点的第四代MS的思路)。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弹性”。TMA、TMS拥有比以往MS、
MA都更高的生产性,而作战性能又比当时大量装备的通用型MS强不少(通用型MS永远是最主要的对手,前述的高端专用MS毕竟只是少数人的专利,真碰到这些人,要么群起攻之,要么逃跑,并不吃亏)。并且随着技术进步,作战环境的限制已经大大减弱,因此TMS和TMA可以确保绝大多数状况下的优势。这时的“样样通”已经成为一种优势,而不会造成“样样松”的尴尬(正如越南战争时的万能战斗机F-4 Phantom下场很惨,但现在的F-15E Strike Eagle却可以成为真正的“战斗轰炸机”)。
(4)重装甲堡垒的逆袭:TMA的特例
与主力TMS、TMA小型化(均为18米~22米左右高度)大刮灵巧风不同,MRX精神力高达系列与西罗克的PMX系列都以高大威猛为典型特征(見下圖高度對比)。但他们的出发点不同,在此做一解释。
精神力高达的制作目的,是NT试验机平台。由于Psycommu系统以及强化攻击力而使其具有了高度达40米的超大体形,而超大体形造成的机动性下降使其需要进一步增加武装来减少死角。但这种超大体形使精神力高达在MS形态下的长期稳定飞行存在困难,从而引入了可以稳定飞行的
MA形态。从这一点上来说,精神力高达的设计本意是以MS形态为主要作战形态,应该归类为TMS。但联邦内部习惯将高度超过20米的大型机动兵器称为
MA,低于20米的称为MS。再加上精神力高达在MS形态下作战效率并不高,而“重武装堡垒”的
MA形态反而所向披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而精神力高达更倾向于被归类为TMA。
至于西罗克的PMX-000 Messala ,则是因为要摆脱木星的巨大重力而设计为大体形、可变为
MA形态获得巨大推力的。由于西罗克的优秀设计,Messala在MS形态与
MA形态均能发挥良好的性能,因而按联邦均标准将其归类为TMA。
Gryps戰爭時期重型MS、
MA對比,最左方的RMS-099 Rick·Dias高度18.2米,為最典型的MS高度。左數第四臺為西羅克的PMX-000 Messala,最右方為MRX-010 Psyco Gundam MK-II。【注6】
五、三月樱花,骤开骤谢——
MA的落幕
Gryps战争结束后,
MA发展的鼎盛时期已经过去。在这之后,第4代重武装MS已经维持了相当强的打击力,而技术进步也使复杂昂贵的可变形机构的意义下降。虽然仍有变形机体(如Z系列的最后辉煌:RGZ-91 Re-GZ),以及少量
MA(例如Zodiac)的出现,但也只是昙花一现,没有再成为独立的武器种类。
MA的时代,过去了。
六、
MA的技术
(1)不只是多了一双爪子而已——与常规兵器的比较
MA的外形,是对
MA质疑的最直接来源:不就是多了一双爪子的宇宙突击艇吗?从外观上看也许确实如此,但在内部结构上,两者却有本质的不同。
与
MA相比,以宇宙突击艇为代表的宇宙军舰,在设计之初是以“舰队战”为使用目的的,因此各方面指标倾向于均衡和稳妥:长续航力,与友舰的通讯与配合,不必太过发达全面的观瞄设备,适当的武器装备。各方面权衡的结果便是使军舰成为一个复杂的模块整合体,一切都是这样中规中矩。
而
MA的不同在于1.它最初就是以“一骑当千”为设计目的的,因此武备占的比例大大高于军舰。2.它是为了支援友军,而不是为了依靠友军而存在的,因此它要单机配备丰富的、高度精密的观瞄设备。3.它是局地战兵器,因此不需要军舰一般的战略机动性。但在战术机动性、战场机动力上的要求则要远高于军舰。4.它从最初便是高度智能化、集中化的系统,不需配备大量的舰员(减少人员训练周期),因而在操作系统上的智能化要求远超过军舰。
上述各种特殊要求带来的全新设计,引起了最重要的两个问题——技术上的模块整合,以及经济上的生产成本。
各部分模块要充分发挥性能,就需要有良好的配合。这种模块整合以使各模块匹配的难题,是制约
MA研发进度的最大问题。若不然,发动机、发电机、Mega粒子炮谁都有,岂不是谁都可以研发
MA?
专门设计的新设备虽然可以大幅提升性能,但若不能量产,则成本将是十分高昂的(想想那些订货量减少一百架于是价格上升10%的战斗机)。但
MA对特定战况极强的针对性又使其无法成为MS一般的“万金油”,因而高成本始终是制约
MA的难题。
但军舰大多使用成熟技术(很多是军民两用的),在技术上也不会“冒进”,而且军舰都是大规模建造,舰艇设计师丰富的经验也可以更快的解决模块整合的问题。所以,军舰的生产性又比
MA要高很多。
(2)不只是少了一双腿而已——与MS的比较
在一年战争时期,MS与
MA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无论是外形还是战术,两者都有各自的定位:MS依靠四肢,灵活缠斗;
MA依靠加速性,一击脱离。
一年战争末期,苦于一击脱离战术的联邦将GM的装甲减少,增加推进剂携带量而派生出了一击脱离应对机:轻装甲型GM(见下图,【注2】)。但事实证明这是失败的设计,此乃背离MS使用真谛,忽视MS与
MA差别的典型反例。
MS使用失誤的典型:輕裝甲型GM
在Gryps战争时,变形机体的出现模糊了MS与
MA之间的界限。但如前文所述,TMS与TMA只是借鉴了对方某一方面的能力,而并非达到完全的相互转化。只是由于MS技术的进步,才使
MA走向没落。
纵观
MA的历史链条,可以看出,它是特定技术条件下,对战场火力特殊需求的产物。在之后几十年的时间中为己方的战斗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技术限制而生的
MA,最终因技术进步而亡,但他们仍是代表了本时代最高科技水平的兵器工业精华产物,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是艺术品。
为剑而生,为剑而亡,足矣。
參考文獻:
【注1】:《がンダム事典》,2007年,講談社
【注2】:《MS Illustrated 2003》,2003年,角川書店
【注3】:《MS大圖鑒01:一年戰爭編》,1989年,Bandai
【注4】:《Gundam Historica 》第8卷,2004年,講談社
【注5】:《AE Journal》,UC 0099年,Anahiem Electronics Group
【注6】:《MS大圖鑒02:グリプス戦争編》,1989年,Bandai
特别感谢斑鸠提供以上书籍的扫描,闪电伯爵提供的设定图,以及AE的资料库,持镰者所作的前期修改。